A 1. 以水彩藝術和藝術理論聞名,《薄暮的呼喚─婆憂鳥》(1980)(如右圖)以祖母口述的婆憂鳥傳說入畫,表達親情守護和童趣主題。這位臺灣畫家是?
A. 劉其偉 B. 馬白水 C. 席德進 D. 薛萬棟
D 2. 1937年創作立體派巨作《格爾尼卡》(Guernica)(如右圖),控訴戰爭暴行的藝術家是?
A. 博伊斯(Joseph Beuys) B. 達利(Salvador Dali) C. 米羅(Joan Miró) D. 畢卡索(Pablo Picasso)
B 3. 以不鏽鋼金屬創作名作《鳳凰來儀》(如右圖)的臺灣雕塑家是?
A. 朱銘 B. 楊英風 C. 黃土水 D. 蒲添生
A 4. 1927年第一屆臺展「東洋畫部」徵件後,只有三位臺籍畫家入選,後被稱為「臺展三少年」,請問這三人不包含下列哪位?
A. 呂鐵州 B. 林玉山 C. 陳進 D. 郭雪湖
C 5. 1941年創刊的《民俗臺灣》是臺灣第一份探討臺灣民俗與民俗學的專門刊物(如右圖),其中負責封面設計以及插畫的是哪一位出生在臺灣的日本畫家? A. 岸田劉生 B. 西川滿 C. 立石鐵臣 D. 石川欽一郎
B 6. 現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的草書名作《自敘帖》(如右圖),是哪一位唐朝書法家的墨寶?
A. 顏真卿 B. 懷素 C. 張旭 D. 孫過庭
C 7. 美國畫家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1912-56)使用「滴畫法」,取消畫架,把巨大的畫布平鋪在地上滴灑作畫而聞名(如右圖)。他的作品被歸屬在哪一個藝術流派?
A. 立體派(Cubism) B. 達達(Dada)
C. 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 D. 新即物主義(New Objectivity)
C 8. 1900年法國巴黎地鐵委任建築設計師吉馬爾(Hector Guimard) 設計巴黎地鐵入口,其後更安置了167個以鑄鐵和玻璃材質的入口(如右圖)。其設計屬於哪一種設計風格?
A. 美術工藝運動(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B. 包浩斯(Bauhaus)
C. 新藝術(Art Nouveau) D. 裝飾藝術(Art Deco)
B 9. 荷蘭畫家梵谷(Vincent Van Gogh)喜愛日本浮世繪作品,並曾臨摹多幅名作,他所臨摹的《大橋驟雨》(原作與摹作如右圖),原作是哪一位浮世繪名家的作品?
A. 葛飾北齋 B. 歌川廣重 C. 東洲齋寫樂 D. 喜多川歌麿
A 10. 《農民的婚禮》於1568年創作完成(如右圖),畫作全面真實地記錄了文藝復興時期荷蘭農村的社會場景。這是哪一位荷蘭畫家的作品?
A. 布勒哲爾(Pieter Bruegel the Elder) B. 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
C. 林布蘭(Rembrandt) D. 哈爾斯(Frans Hals)
C 11. 位於美國猶他州的經典地景藝術《螺旋碼頭》(Spiral Jetty, 1970)(如右圖),其創作者是?
A. 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 B. 霍爾特(Nancy Holt)
C. 史密森(Robert Smithson) D. 克里斯多與珍‧克勞德(Christo and Jeanne Claude)
B 12. 1914年,一位藝術家在百貨公司購買了一件商品,並以《瓶架》(Porte-Bouteilles)為名展出(如右圖)。這位藝術家以現成物(readymade)顛覆傳統藝術與慣例,普通物品將會透過藝術家的選擇而成為藝術品。他是?
A. 達利(Salvador Dali) B. 杜象(Marcel Duchamp) C. 克利(Paul Klee) D. 米羅(Joan Miró)
A 13. 下列哪一件是當代著名雕塑家布爾喬亞( Louise Bourgeois)的作品?
D 14. 超現實主義繪畫名作《街道上的神秘與憂鬱》(Mystery And Melancholy of A Street, 1914)(如右圖)刻意使用兩個矛盾的消失點來破壞繪畫與現實的相似之處。是哪一位畫家的作品?
A. 達利(Salvador Dalí) B. 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
C. 恩斯特(Max Ernst) D. 基里訶(Giorgio de Chirico)
B 15. 相傳為秦代李斯所書的《泰山刻石》(如右圖),是最典型 的哪一種書體?
A. 大篆 B. 小篆 C. 隸書 D. 楷書
C 16. 福拉哥納爾(Jean-Honoré Fragonard)的畫作《埃斯卡波萊特的幸福機會》(Les Hasards Heureux de L'escarpolette, 1767),畫面甜美輕快、精巧華麗(如右圖)。其作品屬於哪一種藝術風格?
A. 文藝復興藝術(Renaissance art) B. 巴洛克藝術(Baroque art)
C. 洛可可藝術(Rococo art) D. 浪漫主義藝術(Romanticism art)
D 17. 18世紀法國靜物畫《鰩魚》(La Raie, 1728)(如右圖)以真實生活作為題材,其創新的視覺和技法,對後世藝術產生相當大的啟示,作者是?
A. 福拉哥納爾(Jean-Honoré Fragonard) B. 華鐸(Jean-Antoine Watteau)
C. 布雪(François Boucher) D. 夏丹(Jean Baptiste Simeon Chardin)
B 18. 列支敦斯登2020年為拉斐爾逝世 500 週年發行紀念郵票(如右圖),郵票本體為拉斐爾自畫像,後方背景是他最為人熟知的哪件作品?
A. 聖禮的爭辯 B. 雅典學院 C. 查理大帝加冕 D. 最後的審判
D 19. 《婦女圖》描繪1945年時臺灣時尚女性的影像(如右圖),是哪一位膠彩畫家的作品?
A. 郭雪湖 B. 林玉山 C. 許深州 D. 陳進
C 20. 《節日》(1964)將東方傳統建築造型以及民俗圖像,融入歐普、硬邊藝術等西方現代藝術表現形式,轉化成新的繪畫語言(如右圖)。是哪一位臺灣畫家的作品?
A. 李梅樹 B. 李石樵 C. 席德進 D. 馬白水
B 21. 《芭蕾舞星》(L'Étoile, 1878)(如右圖)是法國印象派畫家晚年粉彩畫作品,色彩豐富,專注於芭蕾舞者題材。這位畫家為何者?
A. 莫內(Claude Monet) B. 竇加(Edgar Degas) C. 塞尚(Paul Cézanne) D. 梵谷(Vincent van Gogh)
D 22. 《富裕之城》(Golconda, 1953)這幅作品描繪外觀幾乎一模一樣,身穿深色大衣,頭戴圓頂禮帽,像雨滴一般落下的人。作品展示了個體與群眾間的謎般關聯,是哪一位超現實主義畫家的作品?
A. 達利(Salvador Dalí) B. 曼雷(Man Ray) C. 夏卡爾(Marc Chagall) D. 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
B 23. 第一位臺灣出身的交趾陶工藝師,作品普及全臺(如右圖),有「臺灣交趾第一人」美譽的藝師是?
A. 潘麗水 B. 葉王 C. 蔡草如 D. 常玉
C 24. 南宋《溪山清遠卷》(如右圖),現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畫家以斧劈皴和潤澤筆墨在畫面上產生水墨交融,淋漓暢快的感覺。其作者是?
A. 李唐 B. 馬遠 C. 夏珪 D. 范寬
B 25. 英國畫家米萊(Sir John Everett Millais)的作品《奧菲莉亞》(Ophelia, 1851-52) 描繪了莎士比亞名劇《哈姆雷特》中的著名場景(如右圖)。這幅畫作以其對河流和河岸植物的詳細描繪而聞名,同時每一種花都具有象徵意義。畫家米萊是哪一個畫派的創始人之一?
A. 拿撒勒畫派(Nazarene Group) B. 前拉斐爾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
C. 布魯姆斯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 D. 哈德遜畫派(Hudson River School)
B 26. 《聖德尼街,慶祝1878年6月30日》(RUE SAINT-DENIS, FÊTE DU 30 JUIN 1878, 1878)畫作的主題是拿破崙三世戰敗後的第一個國家法定假日,同時也慶祝同年世界博覽會的開幕(如右圖)。畫家以快速的筆觸渲染,用閃爍的純色傳達狂熱的氣氛。其作者是?
A. 馬奈(Édouard Manet) B. 莫內(Claude Monet) C. 塞尚(Paul Cézanne) D. 米羅(Joan Miró)
C 27. 油畫《三等車廂》(Le Wagon de Troisième Classe, 1864)用大膽的構圖和筆觸表現了當時巴黎市民的日常生活,以及火車車廂內的場景,為勞苦底層民眾和窮人發聲(如右圖)。作者是?
A. 波特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 B. 庫爾貝(Gustave Courbet)
C. 杜米埃(Honoré Daumier) D. 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
B 28. 古根漢美術館(The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是美國紐約市最著名的現代美術館之一,2019年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如右圖)。是哪一位建築師的作品?
A. 柯比意(Le Corbusier) B. 萊特(Frank Lloyd Wright)
C. 阿爾托(Alvar Aalto) D. 路易斯‧康(Louis Kahn)
B 29. 來自全球的觀眾齊聚在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林布蘭(Rembrandt)專區,欣賞其1642年繪製的曠世名作(如右圖)。這幅作品從18世紀以來,藝術界習慣稱呼其名為?
A.《自由領導人民》 B.《夜巡》 C.《十七名步槍手》 D.《荷拉斯兄弟之誓》
D 30. 構成主義風格風行於1920年代中期,《第八號構成》(Komposition 8. 1923)顯示出創作者對顏色和形式之間的對應關係及其心理和精神影響的研究成果,以繽紛色彩和互動的幾何形式創造了充滿動勢的新圖面(如右圖)。其作者是?
A. 馬列維奇(Kazimir Malevich) B. 利西茨基(El Lissitzky) C. 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 D. 康丁斯基(Vasily Kandinsky)
C 31. 創作《曼陀羅∕白花第一號》(Jimson Weed / White Flower No. 1, 1932)(如右圖)的畫家,其作品已經美國藝術的經典代表。畫家以精簡的寫實手法聞名,其畫作已經成為1920年代,其主題多為花朵、岩石、海螺、動物骨頭、荒涼的美國內陸景觀。這位畫家是?
A. 卡薩特(Mary Cassatt) B. 薩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 C. 歐姬芙(Georgia O'Keeffe) D. 吳爾芙(Virginia Woolf)
C 32. 瑞士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從商店購買了茶杯、碟子和勺子,並用羚羊皮毛覆蓋它們,將普通事物轉化為藝術品《物件》(Object, 1936)(如右圖)。這位藝術家是?
A. 克利(Paul Klee) B. 馬爾克(Franz Marc) C. 歐本海姆(Méret Oppenheim) D. 安迪‧沃荷(Andy Warhol)
D 33. 以扭曲形象血肉變形創作,慣以三聯屏方式展示,並以《基督受難底座上的人物三幅習作》(Three Studies for Figures at the Base of a Crucifixion, c.1944) 一夜之間成為英國最具爭議性畫家?
A. 卡林頓(Leonora Carrington) B. 霍克尼(David Hockney)
C. 弗洛伊德(Lucian Freud) D. 培根(Francis Bacon)
C 34. 在東西方藝術史中,有許多圖像作品用以表達人物形象,附圖《獵鳥圖》為埃及第十九王朝(約西元前1450年)底比斯Nebamun王陵墓中的壁畫,請問以下敘述何者為非?
A. 該作有宗教及政治意義 B. 我們可以從人物大小來窺見其重要性
C. 作者藉著空間景深生動地表現了狩獵過程 D. 畫面右上方的埃及文字也有很強烈的圖像性
D 35. 出生於日治時期的臺灣畫家顏水龍,不僅有著「臺灣工藝之父」美譽,對原住民文化也多所研究,更多次以原住民為題材入選臺展,右圖為其1982年作品,以平塗而非寫實風格描繪,遠處夕陽瀰漫著一股不安,暗喻物質文明入侵的疑慮,請問該作所繪為何地?
A. 好茶部落 B. 綠島 C. 知本 D. 蘭嶼
D 36. 相較於「文藝復興」重視平衡與和諧的藝術風格,17世紀的「巴洛克」藝術則更強調動態與對比,不時藉由光來展現戲劇化的畫面,以下何者不屬「巴洛克」藝術作品?
B 37. 1917年,法國藝術家杜象(Marcel Duchamp, 1887-1968)在紐約買了一個陶瓷小便斗,將其命名為《泉》,這種透過將工業製品放置於藝術展覽中,繼而賦予其意義的創作方式,日後徹底改變了界定藝術的方式,杜象的這種創作觀點通常稱為?
A. 拼貼 B. 現成物 C. 偶發藝術 D. 貧窮藝術
A 38. 臺灣有許多源自閩南風格的傳統建築,這些傳統建築兩側上端經常有著山形的牆壁,除了有防火與空間區隔等功能,也會有依家族命格設計成不同形狀,以下關於這面牆的敘述何者為非?
A. 這面牆也被稱為女兒牆 B. 這面牆也被稱為規壁
C. 其形狀主要根據五行(金木水火土)而有不同設計 D. 進入日治時代引入的洋樓建築則改以山牆作為房屋正面
B 39. 80年代,臺灣的漫畫市場重新活絡起來,直至近年也有更多年輕創作者投入相關產業,連一向以展示暨保存華人文化經典的國立故宮博物院,也曾舉辦漫畫家個展,第一位進入故宮進行個展的漫畫家,其作品以寫實中帶有抽象的獨特風格見長,請問這位漫畫家為下列何者?
A. 敖幼祥 B. 鄭問 C. 劉興欽 D. 葉宏甲
D 40. 1895年,臺灣進入日本殖民時期,自此開始引進源自西方的現代美術教育,其中更有幾位來臺任教的日籍畫家,不僅在教學上影響深遠,也藉著推動「臺灣美術展覽會」,進一步形塑出具有臺灣「地方色彩」的美術創作,以下哪位日籍畫家不符合上述描述?
A. 石川欽一郎 B. 鄉原古統 C. 鹽月桃甫 D. 葛飾北齋
D 41. 學者費德曼(Edmund Burke Feldman, 1924)曾指出,藝術鑑賞包含四個步驟:(一)描述、(二)分析、(三)詮釋、(四)評價。以下何者符合費德曼的「詮釋」步驟?
A. 立體主義(Cubism)的作品將自然形象還原為幾何學意義上的基本圖形
B. 這位版畫家用剛勁俐落的刀法刻畫勞動階層的生活
C. 梵谷有一系列夜空主題作品多以藍色調為主
D. 在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 1907-54)的自畫像中,荊棘項鍊不僅蘊含 著宗教意涵,也道出她個人的生命故事
D 42. 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美術界在70年代展開了一波鄉土寫實風潮,其中不乏知名藝術家如卓有瑞、韓舞麟等人,另外如「洪通熱」與出生民間匠師的雕塑家朱銘的崛起,也促使人們開始重新審視臺灣文化自身為何,這種關注本土的文化傾向,實則表現在方方面面,其中不包括下列何者?
A. 林安泰古厝拆除引發的古蹟保存議題 B. 由「校園歌曲」轉型的「民歌運動」
C. 雲門舞集的成立 D. 60年代以抽象風格為主的畫會運動
D 43. 近年來「策展」(curation)蔚為風潮,「策展」這件事已變得十分複雜,有時策展人更會主動「斜槓」到各種包括產業、文史與生態等不同領域,然而,在「策展」如此百花爭鳴的當下,深究其意義也就變得更加重要,下述何者較不接近「策展」本意?
A. 保存文化遺產 B. 協助觀賞者瞭解創作者的脈絡 C. 重組價值、並賦予新的觀點 D. 仲介作品的銷售
A 44. 畢卡索(Pablo Ruiz Picasso, 1881-1973)這幅繪於1907年的《亞維農的少女》,創作之初掀起爭議,除了因主題敏感,其捨棄遠近法等空間表現,將不同角度所見的塊體展現為如分割畫面的風格,也引發不少討論,這種後來被稱為「立體派」(cubism)的風格,其實是來自下列何者帶來的靈感?
A. 非洲雕刻 B. 日本浮世繪 C. 兒童繪畫 D. 畫刊的設計風格
C 45. 15世紀歐洲進入「文藝復興」階段,在繪畫上除了大量汲取古希臘羅馬的傳統資源,也開展出重視對稱及更符合視覺所 見的再現方法,圖為馬薩齊奧(Masaccio, 1401-28)所繪《聖三位一體》(1425-28),該作消失點位於十字架正下方,觀眾就好像在觀看一個埋入牆面的真實壁龕,這種畫風凸顯以下哪一種技法的重要性?
A. 油畫 B. 馬賽克鑲嵌壁畫 C. 透視法 D. 暗箱投影
C 46. 在美國符號學家查爾斯.桑德斯.皮爾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 1839-1914)的研究中,他將符號區分成基於相似性的「圖像」、以局部代表整體的「標誌」,以及透過約定俗成建構的「象徵」等三種類型,常見的性別符號 ♀與 ♂ ,是基於上述哪種類型?
A. 圖像 B. 標誌 C. 象徵 D. 以上皆是
D 47. 唐代畫家吳道子(西元685-758)在中國美術史被譽為「畫聖」,畫作更有所謂「吳帶當風」美譽,右圖為吳道子現存於大阪市立美術館的《送子天王圖》摹本局部,請問以下何者符合「吳帶當風」的意義?
A. 唐代文教武功皆盛,並雅納外來文化
B. 唐太宗下詔將功臣像繪於凌煙閣上,推動人物畫發展
C. 藉著運筆的力道與速度變化,創造出波折起伏的描法
D. 所畫人物、衣袖、飄帶具迎風起舞的氣勢
C 48. 元代畫家趙孟頫(1254-1322)提倡復古,在異族統治的政治環境中寄情於山林,其作《秀石疏林》針對石頭與樹木採取了不同的書體寫法來對應,這種表現方式體現了下列中國畫論中何種觀點?
A. 如臨其境 B. 論畫以形似 C. 書畫同源 D. 我自用我法
D 49. 游擊隊女孩們(Guerrilla Girls)1989年將安格爾(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1780-1867)的名作《大宮女》改造成戴上猩猩頭套的諷刺廣告牌,上面寫著大都會博物館展出的女性藝術家比例,並藉著裸體批評西方藝術史長期以來對女性身體的物化,這種當代藝術創作方式涉及了許多議題,卻不包括下列何者?
A. 女性主義 B. 社會批判 C. 性別政治 D. 動物平權
D 50. 現代設計起源於19世紀工業革命,工業革命雖帶來了大量價格低廉的商品,卻也引發了品味優劣的爭論,英國的「美術工藝運動」(The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便因此誕生,右圖為其代表性設計家莫理斯(William Morris, 1834-96)年的壁紙設計,以下敘述何者不符合當時「美術工藝運動」的特徵?
A. 美術工藝運動作品大多有這種自然主義風格
B. 追求造形(form)與機能(function)的和諧
C. 主張回到中世紀歌德時期的美感經驗
D. 強調功能優先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