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1. 1926年的《釋迦出山像》木雕(如右圖),其複製品被列為中華民國重要古物,原件今僅存石膏原模、鑄銅複製品。是哪一位臺灣藝術家的作品?
A. 朱銘 B. 蒲添生 C. 楊英風 D. 黃土水
B 2. 位於機場捷運A1台北車站內的車道光廊公共藝術,全長144公尺,由172個中文字組成的《紛紛從田裡飛起,2013》(如右圖),也是曾經創作著名作品《一把和三把椅子》(One and Three Chair, 1965)的國際著名觀念藝術家,這是哪一位藝術家?
A. 克魯格 (Barbara Kruger) B. 科蘇斯(Joseph Kosuth)
C. 杜象(Marcel Duchamp) D. 傑夫‧昆斯(Jeff Koons)
C 3. 拉瑪蘇(Lamassu)又稱有翼人頭公牛,亞述主神之一,通常成對出現在城門或宮殿門作為美索不達米亞守護雕塑。正面立姿,側面則是行走狀態。此一雕塑為何會有五隻腳?
A. 拉瑪蘇本就具備五隻腳 B. 為了顯示拉瑪蘇動作迅速,會顯現殘影
C. 為了照顧不同角度觀看時的完整性 D. 原像後方還有另一隻公牛浮雕,但目前只殘存一隻腿
B 4. 《康寶湯罐頭》(Campbell's Soup Cans, 1962年)(如右圖),利用流行文化作為創作主題,並帶領普普藝術成為主流的藝術運動。這是哪一位藝術家的作品?
A. 傑夫‧昆斯(Jeff Koons) B. 安迪‧沃荷 (Andy Warhol) C. 亞瑟‧丹托 (Arthur Danto) D. 凱斯‧哈林(Keith Haring)
D 5. 彰化縣員林火車站站前2015年設置的公共藝術作品《我踩著高跟鞋出發,去見我的男朋友》(如右圖),是哪一位日本藝術家的作品?
A. 奈良美智 B. 鹽田千春 C. 杉本博司 D. 草間彌生
A 6. 秦漢年間,由草寫的隸書演變而成的標準草書,被稱為
A. 章草 B. 今草 C. 狂草 D. 行草
D 7. 北宋時期工詩文書法,所創墨竹畫法為後世所宗,譽為「湖州派」。詩人晁補之稱其畫竹時「胸中有成竹」,所作《墨竹軸》 (如右圖) 目前為台北故宮博物院典藏精品。這位藝術家是
A. 徐熙 B. 黃筌 C. 米芾 D. 文同
B 8. 創作《憂鬱 I》(Melencolia I, 1514)(如右圖)、《騎士,死亡和魔鬼》(1513)以及《書房中的聖傑羅姆》(1514),被後世並稱為「大師版畫」(Meisterstiche)的德國畫家是
A. 李希特(Gerhard Richter) B. 杜勒(Albrecht Dürer) C. 博伊斯(Joseph Beuys) D. 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
A 9. 西洋美術史上的經典作品《侍女》 (Las meninas, 1656 ) (如右圖) ,現收藏於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館,畫中除了描繪宮廷內成員,還畫出自畫像。這位畫家是
A. 委拉斯貴茲(Diego Rodríguez) B. 葛雷柯 (El Greco) C. 牟利羅(B. E. Murillo) D. 里貝拉(J. Ribera)
B 10. 1797年到1805年間,在宗教法規嚴厲禁止描繪裸體的西班牙,仍繪製《裸體姑娘》(La maja desnuda),後來因為輿論對《裸體姑娘》不滿,又重新繪製一幅表情姿態相同的《著衣姑娘》(La maja vestida)(如右圖),然而拒絕修改原畫的畫家是
A. 達利 (Salvador Dali) B. 哥雅 (Francisco de Goya) C. 畢卡索 (Pablo Picasso) D. 米羅(Joan Miró)
C 11. 法國浪漫主義畫家為紀念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創作《自由領導人民》(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如右圖)。此畫最早在1831年巴黎沙龍上展出,而後被羅浮宮收藏至今。這是哪位畫家的作品?
A. 大衛(Jacques-Louis David) B. 傑利柯(Théodore Géricault)
C. 德拉克洛瓦 (Eugène Delacroix) D. 安格爾(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C 12. 自1884年起開始在羅浮宮顯赫位置展出站在船頭的有翼女子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塑之一(如右圖)。這件雕塑創作於約公元前2世紀,所雕製的是希臘神話中哪一位女神
A. 天后希拉(Hera) B. 美神阿芙蘿黛蒂(Aphrodítē) C. 勝利女神妮姬(Nike) D. 豐收女神狄蜜特(Demeter)
A 13. 19世紀藝術家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主導了下列哪一個藝術運動?
A. 工藝美術運動(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B. 新藝術(Art nouveau) C. 裝飾藝術(art deco) D. 前衛(Avant-garde)
D 14. 位於西班牙巴塞隆納的聖家堂(Sagrada Família),是歷史上唯一未完工就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建築物 (如右圖)。是由哪一位建築師所設計?
A. 柯比意(Le Corbusier) B. 洛伊.萊特(Frank Lloyd Wright)
C. 葛羅培(Walter Gropius) D. 高第(Antoni Gaudi)
B 15. 《克里斯蒂娜的世界》(Christina's World, 1948) 描繪獨居女孩克里斯蒂娜.奧森(Christina Olson)在美國緬因州草地上爬行的背影(如右圖)。此圖呈現的孤寂與堅強讓世人備受感動,已成為經典畫作。其創作者是
A. 霍克尼 (David Hockney) B. 魏斯 (Andrew Wyeth) C. 霍普 (Edward Hopper) D. 德穆斯(Charles Demuth)
D 16. 1945年的《市場口》以群像描繪永樂市場,呈現新舊交替的社會縮影,記錄了台灣歷經時代轉型的人物表情,是台灣寫實群像的巔峰之作(如右圖)。這是哪一位台灣前輩藝術家的畫作?
A. 洪瑞麟 B. 張萬傳 C. 李梅樹 D. 李石樵
A 17. 《芭蕉の庭》(1928,中譯《有香蕉樹的院子》)描繪藝術家台南家居前院生活即景,點出了南臺灣寧靜、樸拙與閒適的氣氛(如右圖)。這是哪一位藝術家的畫作?
A. 廖繼春 B. 陳澄波 C. 倪蔣懷 D. 林玉山
C 18. 1930年的《美國哥德式》(American Gothic)油畫作品是美國藝術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如右圖)。畫中體現美國農民的形象,因此也成為公認的文化標誌。其創作者是哪一位?
A. 魏斯 (Andrew Wyeth) B. 洛克威爾(Norman Rockwell) C. 伍德(Grant Wood) D. 霍普 (Edward Hopper)
A 19. 女權主義藝術家團體「游擊隊少女」(Guerrilla Girls)的議題性展覽海報《女人必須裸體才能進入大都會美術館嗎?》(Do Women Have to Be Naked to Get Into the Met. Museum? .1989),主題呈現戴著大猩猩面具的斜倚女性裸體圖像(如右圖)。該圖像使用了歷史著名畫作《大宮女》(La Grand Odalisque, 1814)的身體影像。請問原作藝術家是哪一位?
A. 安格爾 (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 B. 大衛(Jacques-Louis David)
C. 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 D. 卡拉瓦喬(Caravaggio)
D 20. 1855年巨幅寓意油畫《畫室》(L'Atelier du peintre) (如右圖),畫中人物有來自不同階級的人,代表學院藝術的裸體擬人像,以及包括詩人波德萊爾在內的巴黎社會精英。這幅畫作當年在巴黎世界博覽會中落選,但畫家自己舉辦了落選畫展,此舉影響深遠。創作者是哪一位?
A. 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 B. 塞尚(Paul Cézanne)
C. 盧梭(Théodore Rousseau) D. 庫爾貝(Gustave Courbet)
A 21. 《三等車廂》(Le Wagon de troisième classe, ca. 1862–64) (如右圖),以寫實的方式描繪了火車三等車廂中工人階級旅客的貧困和剛毅。這是哪一位畫家的作品?
A. 杜米埃(Honoré Daumier) B. 塞尚(Paul Cézanne) C. 竇加(Edgar Degas) D. 馬奈(Édouard Manet)
C 22. 《吃馬鈴薯的人》(The Potato Eaters) (如右圖)是1885年後印象派畫家的傑作,這幅畫呈現濃厚的宗教氛圍,被譽為農民版的《最後的晚餐》。這是哪一位畫家的作品?
A. 高更 (Paul Gauguin) B. 塞尚(Paul Cézanne) C. 梵谷(Vincent van Gogh) D. 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
D 23. 17 世紀法國油畫大師名作《阿卡迪亞的牧人》(Et in Arcadia ego, 1637–1638) (如右圖),呈現完美平衡和穩定的構圖,是古典審美意識的完美體現。圖上的拉丁文銘文「我也在世外桃源」即為畫題。是哪一位畫家的作品?
A. 提香(Titian) B. 喬久內(Giorgione) C. 丁托列托(Tintoretto) D. 普桑(Nicolas Poussin)
B 24. 國立台灣博物館的立面圓柱高九公尺,上承連續的額盤,柱身有多道凹槽,下接台基(如右圖),使用了哪一種典型的希臘柱式?
A. 愛奧尼柱式(Ionic Order) B. 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 C. 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 D. 複合式柱式(Composite Order)
B 25. 捷克海報設計藝術家慕夏(Alfonse Mucha)作品深受大眾喜好(如右圖),請問他的作品表現風格被歸入哪一種設計藝術派別?
A. 美術工藝運動(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B. 新藝術(Art nouveau) C. 裝飾藝術(art deco) D. 包浩斯 (Bauhaus)
A 26. 下列有關米開朗基羅作品的描述,何者正確?
A. 《聖殤》(Pieta,又名《聖母慟子像》或《哀悼基督》是米開朗基羅唯一簽名的作品
B. 《大衛像》最早的設置地點是在聖彼得大教堂內部
C. 《創世紀》採用當時新興的油畫技法繪製
D. 米開朗基羅在西斯汀教堂天棚繪製「最後的審判」,以顯現上帝的威力
B 27. 超現實主義名作《圖像的背叛》(La trahison des images. 1928- 1929) (如右圖),畫面上有一只極為常見的煙斗,卻用法文書寫體寫著:“Ceci n’est pas une pipe”(這不是一隻煙斗)。這是哪一位畫家的作品?
A. 達利(Salvador Dali) B. 馬格利特 (René Magritte) C. 恩斯特(Max Ernst) D. 奇里訶(Giorgio de Chirico)
C 28. 下列事物形式何者不符合傳統美學的黃金比例?
A. 鸚鵡螺的外殼螺紋 B. 帕德嫩神廟立面比例 C. A4紙張的長寬比 D. 向日葵花中心的種子排列
B 29. 台北迪化街是臺北市現存最完整、最具歷史意義的老街,大稻埕昔日鼎盛的洋行建築也展示出時代風格,請從這間街屋(如右圖)山牆的規則波浪型曲線和反曲線判斷其建築風格特色
A. 閩南式 B. 仿巴洛克式 C. 洋樓式樣 D. 現代主義式
D 30. 《蔚藍的金色》(The Gold of the Azure, 1968) (如右圖),作品充滿異想天開的童趣,以兒童般的直覺想像力,純真簡單的作畫。這是哪一位畫家的作品?
A. 畢卡索(Pablo Picasso) B. 克利(Paul Klee) C. 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 D. 米羅 (Joan Miro)
A 31. 《海堤與海・構成10號》(Composition No. 10 Pier and Ocean, 1915) (如右圖)將波浪的節奏和碎形簡化為純粹而簡單的線條,如同樂譜中的音符一樣,充滿旋律的抽象之美。是哪一位畫家的作品?
A. 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 B. 畢卡索(Pablo Picasso) C. 克利(Paul Klee) D. 米羅 (Joan Miro)
A 32. 觀念藝術經典作品《無題(我買故我在)》(Untitled (I Shop Therefore I Am), 1987) (如右圖),將笛卡兒 (René Descartes) 的著名哲學命題「我思故我在」重新表述為消費社會貪得無厭世界的座右銘,用「購物」取代「思考」。是哪一位藝術家的作品?
A. 克魯格 (Barbara Kruger) B. 波依斯 (Joseph Beuys) C. 杜象(Marcel Duchamp) D. 傑夫‧昆斯 (Jeff Koons)
C 33. 民國初年篆刻家名作朱文印《人長壽》(如右圖),取漢碑篆法單刀側鋒直沖法刻製,印風老辣。是哪一位藝術家的作品?
A. 吳昌碩 B. 趙之謙 C. 齊白石 D. 任伯年
B 34. 下列哪位曾赴日留學的臺灣前輩藝術家,回到臺灣後在煤礦場工作,仍不忘對藝術的熱愛,經常描繪身邊的工作伙伴身影,因而有「礦工畫家」之稱?
A. 林玉山 B. 洪瑞麟 C. 黃土水 D. 李梅樹
B 35. 「普普藝術」(Pop Art)最早於1950年代出現於英國,特點在於從大眾文化取材,後來甚至也回頭影響了流行文化,下列哪位普普藝術家,甚至以「工廠」來為自己的工作室命名,並且主張應該努力把藝術商業化。
A. 漢彌頓(Richard Hamilton) B. 安迪.沃荷(Andy Warhol)
C. 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D.羅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
D 36. 21世紀,科技與網路的高度發展,讓許多新技術也被運用在藝術展演中,例如「擴增實境」(AR, Augmented Reality)便經常被運用在藝術創作與博物館的導覽系統中,但這些看似新穎的技術,其實早已遊戲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的智慧型手機,下列哪一款手機遊戲早在2016年就運用了「擴增實境」技術?
A. Candy Crush B. 英雄聯盟:激鬥峽谷 C. 跑跑薑餅人 D. Pokémon GO
D 37.臺北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其展品多來自國民政府遷台時帶來的中國經典文物,2015年,基於平衡藝術資源的理念所設立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簡稱「故宮南院」),其開幕首展之一「揚帆萬里—日本伊萬里瓷器特展」,便凸顯了與臺北院區的不同定位,以下何者充分地詮釋這個定位?
A. 陶瓷文化博物館
B.原住民文化博物館
C. 南島文化博物館
D. 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
A 38. 藝術家杜象(Marcel Duchamp)於1917年創作了《噴泉》(Fountain)一作,其實就是去買了一個小便斗,並試圖投件到展覽中,雖然最後並未成功,但這個觀念卻對現代藝術有重大影響,現在的藝術家可以不侷限於傳統的油畫或雕塑等媒材形式,並自主地選擇創作媒材,可以說歸功於與杜象有關的哪一個觀念?
A. 現成物 B. 立體主義 C. 達達主義 D. 前衛藝術
B 39. 藝術的發展經常跟隨著社會的變革,歐洲在邁入19世紀後,發生了工業革命、中產階級興起、政治體制改革等巨大變化,都導致藝術發展的中心從義大利轉移到其他地方,諸如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寫實主義、印象主義與後印象主義等藝術流派,主要都是發生在下列哪個歐洲國家?
A. 英國 B. 法國 C. 德國 D. 西班牙
B 40.自20世紀開始,社會有了與往昔不同的加速度發展,兩次世界大戰更改變了人們的傳統價值觀,當時歐洲產生很多新的藝術流派,諸如野獸主義、立體主義、表現主義、抽象藝術等,其風格有不同,卻也分享了不少共同特徵,以下哪個敘述不符合這種共同特徵:
A. 著重表現內心情感 B. 傾慕恬靜的田園生活 C. 扭曲現實形象D. 抽象化
C 41. 自文藝復興以來,透過透視法的發明,歐洲畫家逐漸掌握寫實描繪的能力,同時也發現光影對於表現立體感有很大的幫助,其中最知名的畫家之一,便是卡拉瓦喬(Caravaggio,1571-1610),下列哪一幅作品為其所繪?
D 42. 70年代,受到鄉土文學運動影響,美術界也出現了崇尚鄉土寫實的流行風潮,以下哪位藝術家並未參與這個風潮?
A. 黃銘祝 B. 卓有瑞 C. 韓舞麟 D. 李元佳
A 43. 雖然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偏重現代主義的臺北市立美術館已經設立,但上70年代在臺灣盛行一時的鄉土運動,仍持續發展,在雕塑的領域,也出現了民間匠師出身的雕塑家,其作品兼具現代主義的抽象性,卻也體現出傳統文化的精髓,請問下面哪位雕塑家符合以上敘述?
A. 朱銘 B. 楊英風 C. 李再鈐 D. 陳庭詩
C 44.現代主義建築多強調以功能為主的設計,反對裝飾,且多採用簡約的幾何造形,請問下列何者不屬於這種現代主義建築潮流?
A. 柯比意(Le Corbusier)B. 萊特(Frank Lloyd Wright)
C. 高第(Antoni Gaudi i Cornet) D. 格羅佩斯(Walter Gropius)
C 45.日治時代引進臺灣的新式教育中,也有許多傳授現代美術的日籍教師來台,對日後臺灣的美術教育產生深遠影響,下列哪位日籍美術教師,作品深受英國傳統水彩影響,並經常帶領台籍學生到郊外寫生,並鼓勵他們籌組藝術團體?
A. 鹽月桃甫 B. 木下靜涯 C. 石川欽一郎 D. 鄉原古統
A 46. 在戰後從中國移民到臺灣的藝術家中,有一位作品既受到西方現代主義的強烈影響,卻也積極探索民間藝術的表現可能,並且對於臺灣的古蹟維護有卓越貢獻,請問下面哪位藝術家符合以上敘述?
A. 席德進 B. 劉國松 C. 朱為白 D. 蕭勤
B 47. 當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國民政府遷居來台的藝術家中,因與過去日殖時代的「東洋畫」見解不同,產生了所謂「正統國畫之爭」,其中有三位被推崇為具國畫正統地位的「渡海三家」,以下何者為非:
A. 張大千 B. 林玉山 C. 溥心畬 D. 黃君璧
D 48. 啟蒙運動對理性的尊崇,間接推動了1789年反對王室的法國大革命,此時盛行歐洲的藝術風格轉而強調理性嚴謹,被稱為「新古典主義」,但隨後發生的「浪漫主義」雖轉向感性,卻也留下許多具有反映時事意義的重要畫作,對我們當代人來說,古典與浪漫的風格並不易區分,反映時事也帶著某種理性精神,請問下列畫作何者屬於浪漫主義作品?
C 49. 公共藝術是一般民眾最容易接近的藝術作品,除了有美化環境的功能,有的公共藝術作品也試圖表達設置場域的歷史意義,由水仙大師(Narcissus Quagliata)創作並設置於捷運車站的《光之穹頂》,在展示美麗的光線色彩之餘,也寓意著設置地點在臺灣民主化過程中的歷史意義,請問該作設置於臺灣哪一座城市?
A. 臺北市 B. 桃園市 C. 高雄市 D. 新北市
D 50. 藝術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但以舊石器時代留存至今的洞穴壁畫來看,則多是描繪著人類、動物或人類狩獵動物的圖像,我們現在僅能推測它們的意義,但以下敘述中最不可能是這些圖像的意義?
A. 裝飾空間 B. 祈求狩獵成功的儀式 C. 歌頌大自然 D. 抒發個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