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相關筆記
教師檢定-課程發展【課程統整的形式(Fogarty十種統整形式)】
教師資格檢定考試 課程與教學
C1.在歷史課中,教師放映南宋名將岳飛的電影給學生看,學生不僅學習到南宋聯金抗遼的史實,也對岳飛精忠報國的精神深表感佩。這是哪一種原則的實踐?
(A)個別化原則
(B)充份參與原則
(C)同時學習原則
(D)漸次增強原則
B2.上課時,黃老師發現大明為了引起她的注意,常會出現怪聲或做出奇特舉動,黃老師卻刻意不加理會;不久之後,大明自覺無趣,便不再行為。黃老師所採的策略屬於下列何者?
(A)隔離
(B)消弱
(C)正增強
(D)負增強
B3.施老師觀察小明在課堂中參與分組討論的情形,並針對小明行為上的重要偶發事件,做扼要的描述與說明,以做為日後評定學期成績的参考:方式屬於下列何者?
(A)檢核表
(B)評定量表
(C)軼事記錄
(D)結構化表現測驗
B4.艾斯納(E. EISler)認為行為目標不能涵蓋多數的教育期望,因此提出「表意目標」(expressive objective)。下列何者屬於「表意目標」?
(A)調整電視螢幕使其清晰
(B)評估「老人與海」的重要性
(C)說出本課課文的各段大意
(D)能在十五秒內跑完五十公尺
B5.學校裡貼者兩句標語:「樹葉的方向由風決定」及「人生的方向由自己決定」。這對標語期望達到下列哪一種課程的效果?
(A)懸缺課程
(B)潛在課程
(C)空白課程
(D)非正式課程
B6.李老師想了解學生是否學會打繩結。李老師最適合採用下列何種評量方式?
(A)紙筆評量
(B)實作評量
(C)檔案評量
(D)概念圖評量
B 7.王老師知道班上同學喜歡打球,但不喜歡寫數學練習題,因此要求全班同學完成數學練習題後才可以去打球。王老師運用了何種賞罰原則?
(A)代幣原則(Token principle)
(B)普利馬克原則(Premack principle)
(C)社會性酬賞原則(Social reward principle)
(D)社會互賴原則(Social interdependence principle)
A8.九年三班的葉大雄上學經常遲到,但是今天卻準時到校。身為該班導師的你,採取下列何種反應最適宜?
(A)立即以口頭讚賞葉大雄的準時上學
(B)交付葉大雄每日早自習點名的責任
(C)給葉大雄記個優點,予以特別獎勵
(D)哇!今天變天了,葉大雄準時上學了
D9.林老師應用蓋聶(R. Gagne)學習階層的概念進行教學設計。下列何者應為其教學的最後步驟?
(A)引發表現
(B)評估表現
(C)提供回饋
(D)增進保留與遷移
D10. 某學者新編一份教學性向測驗,擬作為甄選師培生之用。若要建立效標關聯效度,下列哪一種效標最為理想?
(A)甄選前大學成績
(B)必修教育學分之總成績
(C)最後一學期學校實習成績
(D)教甄錄取後學校服務表現
B11. 李老師自編了一份數學測驗,發現信度不高。下列哪一種作法可以提升測驗的信度?
(A)找同質性高的學生來施測
(B)刪減鑑別度小於0的試題
(C)删除答對率等於0.5 的試題
(D)刪減試題降低學生答題負擔
D12. 吳老師先將教學內容分成幾個小單元,並依據學生沒有達到精熟目標的單元進行補救教學。請問,下列哪一種測驗較適合了解吳老師這種精熟教學法的成果?
(A)智力測驗
(B)性向測驗
(C)常模參照測驗
(D)標準參照測驗
A13.根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其中「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的核心素養項目,屬於下列哪一面向?
(A)溝通互動
(B)自主行動
(C)終身學習
(D)社會參與
A14. 張老師在學校的課程發展委員會中主張,學校本位課程的內容應該做原則性的規範就好,不需要做太詳細的設計,以便教師實施時能因應各班情形進行修改。此種主張較符合下列哪一種課程實施觀?
(A)調適觀
(B)忠實觀
(C)締造觀
(D)重建觀
A15.吳老師自行設計了一份數學隨堂考卷,在段考後她發現班上同學在這份考卷得高分的學生,在數學段考考試成績也比較高。這代表這份宣堂考考卷 較具有下列什麼測驗特質?
(A)預測效度高
(B)再測信度高
(C)複本信度高
(D)外在效度高
D16.下列何者最強調「學者專家所倡導的課程主張」?
(A)知覺課程
(B)正式課程
(C)經驗課程
(D)理念課程
D17.王老師以追求轉型的公共知識分子自許,常常帶領學生討論社會公共議題,並時常撰文替弱勢發聲。請問,王老師這種取向較接近下列何者?
(A)盧梭(J. Rousseau)的回歸自然說
(B)杜威(J. Dewey)的實用主義理論
(C)巴比特(F. Bobbitt)的社會適應觀
(D)吉魯(H. Giroux)的批判課程理論
A18. 某校決定依據泰勒(R. Tyler)模式設計環境教育。請問,該校首應採取下列哪一項作法?
(A)以系統方式制定環境教育的課程目標
(B)教導學生省思教科書潛藏的環境偏見
(C)進行行動研究以找出學生的迷思概念
(D)要學生進行掃街活動並宣傳環境保護
B19. 楊老師以安樂死的兩難故事,讓學生先依其立場分組,再讓學生相互詰問,並由全班共同選擇理由,最後指定課後作業。請問,楊老師所採取的教 學方法較屬於下列何者?
(A)角色扮演法
(B)道德討論法
(C)啟發教學法
(D)問題教學法
C20.曹老師將班上學生依學科程度分成ABCD四等級,並為每一等級的學生設立不同的「通過」及「很棒」分數。如A級學生考80分算「通過」,90 分以上是「很棒」;而D級學生考 50 分算「通過」,60分以上是「很棒」。這是屬於凱樂(J. Keller) ARCS 動機模式中哪一要素的應用?
(A)引起注意 (B)切身相關 (C)建立信心 (D)獲得滿足,
D21. 張老師計劃以「社會計量法」來安排學生座位時,會優先考量下列哪一方式?
(A)按照學生的成績高低安排座位
(B)按照學生的身高大小安排座位
(C)讓上課表現良好學生先選座位
(D)按照學生的同喜好安排座位
C22.七年級的大明,第一次段考全班同學的各科成績均呈現常態分配。全班的國文成績平均85 分,標準差3分;全班英文成績平均75 分,標準差5分。 大明的國文成績為 88分,英文成績為80分。請問,大明成績的團體相對地位最符合下列哪一選項?
(A)國文表現較好
(B)英文表現較好
(C)兩科表現一樣
(D)兩科無法比較
A23. 某位老師在發展補救教學的成就測驗時,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及雙向細目表擬定若干題項,再邀集資深教師審題。其次,找一份類似的測驗一起比較測量結果。最後,分析期末成績與成就測驗分數兩者間的關係,以評估此一成就測驗的品質。請問,此位教師在編製過程中可能未考量下列哪一 項效度?
(A)區別效度
(B)內容效度
(C)同時效度
(D)預測效度
A24.余老師上課時發現學生對於食安問題頗為關心,乃讓學生對此一問題及其涉及的公民意識和道德實踐等議題進行思索與討論。請問,此種課程設計 較屬於下列何者?
(A)歷程模式
(B)目標模式
(C)慎思模式
(D)實作模式
B25.張老師運用腦力激盪的方式引導學生討論環保議題。請問,下列作法何者較為正確?
(A)提出的想法愈詳細愈好
(B)鼓勵學生發表獨特見解
(C)學生必須三思後再提意見
(D)對他人的意見提出修正建議
A26. 杜老師認為中學的課程應該加入更多偉大著作做為基本授課教材,例如國文應該收錄更多歷代文選,英文應該收錄像莎士比亞文集等著作:杜老師的課程觀受到下列何種課程設計取向的影響?
(A)精粹主義
(B)經驗主義
(C)社會主義
(D)實踐主義
B 27.光明國中國文、自然與生活科技及數學學習領域的教師一起為八年級學生規劃並實施一套名為「花落誰家」的課程。這群教師所採用的是何種教學方法?
(A)探究教學法
(B)協同教學法
(C)合作學習教學法
(D)創造思考教學法
B28. 小美在全校高中入學模擬考成績的百分等級是80。下列哪一選項最適合說明其在該校的成績表現?
(A)其成績全校排名為第八十名
(B)其成績超過百分之八十的考生
(C)有百分之八十的機率考上高中
(D)換算成滿分100分後,其成績為80分
D29.校課程發展委員會決議,請各年級教師利用暑假設計「多元文化課程」,包括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活動及評鑑工具和程序等。這是以下有 種課程觀點?
(A)課程即活動
(B)課程即經驗
(C)課程即目標
(D)課程即計畫
A30.下列班級經營措施,何者最符合「邏輯性後果」(logical consequence)的作法?
(A)要求學生賠償損壞的公物
(B)要求遲到的學生罰跑運動場
(C)對亂丟紙屑的學生給予罰站
(D)剝奪未交作業學生的下課休息時間
D31.近來媒體報導細懸浮微粒(PM2.5)造成空氣汙染,危害身體健康,健康國中教師因而在環境保護課程中增加空汙議題的探討,教導學生如何測量空氣汙染並判斷該升何種空汙旗、何時該戴口罩。此屬於何種課程設計取向?
(A)學科取向
(B)學生取向
(C)科技取向
(D)社會取向
D32. 黃老師在發展新測驗時,想要建立該測驗的信度。但在客觀條件限制下,她無法針對施測對象重複施測,也無法測驗複本。在此種情況下,黃老師可採用下列何種信度係數?
(A)穩定係數
(B)等同係數
(C)區別係數
(D)內部一致性係數
C3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將本土語文與新住民語文並列,國民中學階段可於彈性學習課程中開設本土語文/新住民語文。此本土語文新住民語文,屬於下列哪一種課程類型?
(A)理念課程
(B)懸缺課程
(C)正式課程
(D)非正式課程
D34.王老師在自然與生活科技的課堂上,要求學生先揣測將乒乓球用線垂掛置於水龍頭的水流附近,思考其所可能產生的結果,再指導學生進行實驗,結果產生乒乓球被水流吸引過去的現象。王老師是應用探究發現教學中的哪一項策略?
(A)歸納法
(B)演繹法
(C)解決問題法
(D)矛盾事件法
A35.下列哪一項教師的作為可以增進學生的「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能力?
(A)讓學生自評作品或學習表現的優缺點
(B)考試之後,公布答案,讓學生訂正錯誤
(C)指定題目並要求學生上網蒐尋相關資料
(D)測驗時要學生摘述文義及分析作者的寫作動機
C36.王老師為讓學生瞭解自己的數學程度,並力求精進,設計一份具挑戰性的數學習題,讓學生思考解題策略。王老師的作法係應用下列哪一課程選擇原則?
(A)效果原則
(B)動機原則
(C)能力原則
(D)指導原則
A37.某校課程發展委員會討論何種課程對學生的學習最有幫助,某委員發言表示:「我認為選優質教科書很重要,但根據課程設計原理原則编訂課程計畫,以達成課程目標更重要;不過,最重要的應是在課程實施中,讓學生實際獲得高品質的學習結果。」該委員的說法較傾向於將課程定義為下列 何者?
(A)學習經驗
(B)學習計畫
(C) 學科及教材
(D)一系列學習目標之組合
B38. 小瑜急忙地跑到導師辦公室找陳老師。她說:「老....師,打破.... 玻璃了.....」陳老師的回應是:「有人受傷嗎?打破哪裡的玻璃?誰打破的?」陳老師所運用的口語行為符合下列哪一種?
(A)中立的陳述
(B)形成問題的陳述
(C)支持學習者的陳述,
(D)教師自我支持的陳述
A39. 數學科評量時,其中有一個題目「姊姊和妹妹共有 100 元,姊姊給妹妹 18 元後,兩個人的錢就一樣多。請問原來各有多少錢?」小華不會做,老師記錄後提示:「你想想看,兩個人一樣多,那兩個人應該有多少錢?」等小華說出「50」,老師再次記錄後,又繼續提示小華:「題目中說,姐姐給妹妹多少錢?」這種透過不斷提示引導學生作答的評量方式屬於下列哪一選項?
(A)動態評量
(B)檔案評量
(C)安置評量
(D)總結評量
C40. 王老師自編一份50題的測驗,以評量學生的學習成就。經過試題分析後,下列哪一項作法,最可能提高此測驗的信度?
(A)删除難度值為0的題目
(B)删除難度值為1的題目
(C)删除與總分負相關的全部題目
(D)删除與總分正相關較低的題目
A41. 忠孝國民中學位於某都市外圍人口持續減少的學區,由於少子化的影響以致招生困難。新校長上任後,已申請獲得教育局的精進計畫補助,積極鼓勵教師嘗試行動研究、組成專業學習社群共同創新課程及採用多元的教學方法,希望學校招生的狀況能逐漸好轉。不過,家長仍然相當重視學業成就,並不支持學校創新課程的作法。該校在發展學校本位課程時,以SWOT 進行背景分析。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S 指的是該校已獲得教育局的精進計畫補助
(B)W指的是學校經過努力後,招生狀況逐漸好轉,
(C)指的是少子化導致人口減少、學校招生困難
(D)T 指的是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運作與成效良好
B42. 李老師在數學課以實例陳述正數與負數的加法,並示範計算過程。其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學到蓋聶(R. Gagne)所主張的哪一種心智技能?
(A)辨別
(B)原則
(C)具體概念
(D)定義概念
C43.謝老師使用兩極化的形容詞來測量學生對某一事物或概念的知覺,以了解學生的情感反應。這屬於哪一種評量方法?
(A) Q技術
(B)強迫選擇法
(C)語意差別法
(D)投射測驗法
B4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的總綱列有「彈性學習課程」。下列何者較不符合其內容?
(A)由學校開設跨領域/科目相關的學習活動,讓學生依興趣及能力分組選修
(B)與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彈性學習節數」的意涵及課程規劃方式相同
(C)由學校發展「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強化知能整合與生活運用能力
(D)由學校自行規劃辦理全校性、全年級或班群學習活動,落實學校本位及特色課程
A45.某測驗有A、B兩種題型,A題型 20 題,每題給予題幹及數個選項,受試者勾選正確選項則分;B題型3題,每題以一行敘述提出問題,由受試者書寫發揮後,評予單一總分。相較於A題型,下列有關B題型的敘述,何者較為正確?
(A)信度通常較低,
(B)較難準備優良試題
(C)檢測的認知層次較低,
(D)內容取樣較具代表性
C46.數學課程小組於發展課程時,召集人強調在設計課程內容與相關學習活動前,必須先分析學生特質、調查學校與社區資源及考量學校教育三層等。 該小組的課程發展方式,較接近下列何種模式?
(A)目標模式
(B)歷程模式
(C)情境模式
(D)統整模式
D47.下列做法,何者最符合合作學習教學法的「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
(A)將學生同質分組後,進行小組討論。於討論後,表揚各小組表現最佳的學生
(B)將學生異質分組後,每位小組成員各自研究一個主題,學會後,組內的成員再互相教導,
(C)將學生異質分組後,進行小組討論。於討論後,讓學生進行遊戲競賽,再加總遊戲競賽的成績,以評定各小組的表現
(D)將學生異質分組後,進行小組討論。於討論後,對學生進行個別測驗,再加總個別的進步成績,以評定各小組的表現
C48.潘老師在設計八年級人權教育融入相關學習領域的課程時,將期望學生所要學習的人權教育理論與實務內容,與其所任教學習領域既有的認知、 情意、技能等內涵組織在一起。此種作法符合課程組織的哪一規準?
(A)繼續性
(B)程序性
(C)統整性
(D)聯結性
D49.德雄常在課堂中帶頭起哄,影響班上的學習活動。許老師為了不讓德雄帶頭起哄,刻意指派德雄擔任風紀股長,協助管理班級秩序。後為了維持班級秩序,自己的問題行為也有所改善。許老師的做法,較符合下列哪一效應或原則?
(A)比馬龍效應
(B)約翰亨利效應
(C)普利馬克原則
(D)增強相對立原則
C50.在光明國中的校外教學過程中,建志私自離隊又忘了集合時間,因而遲到30分,影響後續的行程。帶隊老師十分生氣,在車上下責建志。其他同學看到老師生氣的樣子,心生警惕。其後,未再發生遲到或私自離隊的情形。下列哪一效應可以解釋其他同學的行為反應?
(A)羊群效應
(B)蝴蝶效應
(C)連漪效應
(D)自我效應
D51.吳老師在生涯發展的課堂上,提供「學校排名、模擬考分數、學校設備、地理位置、家長評價、教師知名度」等項目,請學生從自己的觀點,將這些項目,依其重要性加以排序,並寫下排序的理由。接著,在小組討論後,重新調整自己的排序,並與大家分享其排序的理由。吳老師採用下列哪 一教學方法?
(A)角色扮演法
(B)問題解決法
(C)欣賞教學法
(D)價值澄清法
B52.余老師在備課時發現教科書的部分內容,可能會對學生產生負面的潛在課程影響,便與同儕教師共同設計不含潛在課程負面影響內涵的新方案,再加以實施。余老師的做法,較屬於下列哪一課程實施的觀點?
(A)忠實觀
(B)締造觀
(C)情境觀
(D)調適觀
B53.欣欣中學實施問題導向學習課程已歷三年。該校校長為獲得課程的實施歷程、成果及未來改進方向等訊息,組成課程評鑑團隊,其成員主要為該校各學習領域的召集人、資深優良教師及學校行政人員,並另聘二位校外專家。此種做法屬於下列哪一課程評鑑類型?
(A)外部人員課程評鑑
(B)學校本位課程評鑑
(C)內部人員課程評鑑
(D)成果導向課程評鑑
C54.某教師要提高其自編成就測驗的信度時,下列何者為較適宜的改善方式?
(A)重新挑選施測對象,使施測的對象具有同質性
(B)保留難度高或低的題目,才具有足夠的區辨力
(C)嘗試編擬更多題目,以便涵蓋完整的教學內容
(D)請一位專家仔細審視題目,避免人意見交雜
A55.下列有關課程發展之「目標模式」與「寫實模式」的比較,何者錯誤?
(A)前者較屬價值取向,後者較屬工具取向
(B)前者較重視目標,後者較強調課程立場
(C)則者強調理性成分,後者指出非理性成分
(D)前者較屬線性模式,後者較屬非線性模式
B56. 大明靠父母賣衣服到凌晨才休息,因此上學常遲到。盧老師要如何運用三明治技術(Sandwich technique)與其家長溝通?
(A)先說大明上學遲到的事實,再提出他在校的優良表現,最後說明老師的期望
(B)說大明在校的優良表現,再提出他上學遲到的事實,最後說大明是位貼心的學生
(C)先說大明上學遲到的事實,再提出請家長讓他提早回家休息,最後說明學校的規定,
(D)先說大明上課精神不濟的事實,再提出學校的規定,最後說明輔導室對大明的輔導措施
57-58 為題組
閱讀下文後,回答 57-58題。
仁仁國中鄰近有二所新設學校因校舍與教學設備新穎,吸引了重疊學區的學生,造成近年來仁仁國中減班。
C57. 仁仁國中的校長與教師多次召開課程發展委員會,並組成課程設計小組,根據學校周遭的環境生態,設計具有在地特色的課程,以吸引學生就讀。 仁仁國中所採用的課程發展模式為何?
(A)歷程本位課程發展模式
(B)目標本位課程發展模式
(C)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模式
(D)教師本位課程發展模式
C58. 仁仁國中實施該課程一段時間後,實施校本課程評鑑。請問,下列哪一個方式較不符合該評鑑取向?
(A)實施家長滿意度調查
(B)進行學生學習成效的評量
(C)邀請教育部人員進行評鑑
(D)訪談教師使用該課程的想法
59-60 為題組
閱讀下文後,回答 59-60 題。
張老師安排四至五個學生為一組,並且各組均有高中低程度的學生,上課時老師先說明基本概念,再提供學習任務由小組共同討論,然後各組 分享討論的結果。
D59. 張老師運用此一教學設計最主要的用意為何?
(A)改善班級常規管理
(B)提供學生前導組體
(C)增加學生學習精熟
(D)提供鷹架增進學習
D60. 此一教學設計最強調的學習觀點為何?
(A)學習是訊息處理策略的應用
(B)學習是需要經過練習而精熟
(C)學習是教師專業知識的傳授
(D)學習是透過社會互動而建構
其他相關筆記